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2学分。课程在2019年上学期完成16级书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后,曾因教学计划调整而删减。后期学院通过对学生、教师的调研,基于学生培养全面性、学生专业知识习得的完整性、扩大学生就业范围及提高学生考研率等因素,2022年重新开设了这一门课程。课程大纲按两性一度要求撰写完成。本学期学习本课程的是21级书法学专业共计两个班51名学生,为小班授课制,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设定符合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二、课程资源
本课程包含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资源,秉承“德育为先、美育为主、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研学融合、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特色资源建设情况如下:
1.师资重组,研创融合。课程负责人为美术与设计学院曾素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画与美术教育方向,2008年-2012年负责申报、建设书画装裱实训室,完成书画装裱相关教改课题1项,负责一门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参与一门省级金课建设,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国家级画展,并获省级金、铜奖。指导学生曾获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二、三等奖,获省教育厅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团队成员黄苏群老师承担湖南省各类大型书画艺术展的装裱工作多项,作品多次入选省级及以上各类书画展,书画装裱研创经验丰富。
2.教师自建课程资源:
2.1教师在超星泛雅线上平台自建5章18个小节的教学视频及课件、 120多个题库,教学资料涉及科技创新前沿、国内外书画修复、文化传承与课程思政资料等10个类别。共计发布16个视频、3个章节测试、2个问卷调查、33个文档及43个资料,全面覆盖所有教学章节与“广、深、新”教学内容。基于“建构性教学观”,团队成员共同设计,通过任课教师真人抠像、多角度展示、PPT讲授并结合专业拍摄制作完成教学视频。
2.2选用全国百佳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结合多层级教辅,从理论与技法两方面强化学习过程,增强课程的高阶性。
2.3线下小组探究训练库依托专业书画装裱实训室展开
3.师生共建课程资源:
3.1线上资源以云读书笔记、云活动、云研讨为主。第一轮课程结束后,师生共在线完成359个课堂活动,共同参与58个书画装裱理论与技法案例。
3.2线下资源立足于学院专业书画装裱实训室,开展学生装裱实训活动和书画艺术创作活动。
最终以“建构性教学观”,渗透中国传统美学与“互联网+”思维,课程建设了线上+线下、理论+实训、师生共建的三维立体课程资源
三、课程内容
课程基于“建构性教学观”构建了“整合教学内容、融合教学模式、结合教学育人、混合教学形态”的“四合”创新举措,实现书画装裱与专业教育、特色育人、实践创新紧密联系的“三联”目标。
课程内容系统全面,线上教学内容分为5个主要阶段和三大主要内容,19个章节知识点。
1.线上资源开启学生预习导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性,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构建学生整体思维。
2.教学过程强调“德育为先、美育为主、学生中心、问题导向、研学融合、持续改进”。
3课程内容与生活美学、书法学等知识领域相关联,教学内容紧扣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持续改进,课前、课中问卷、混合式教学、问题驱动与多种类课程活动灵活组织,真正体现学生中心,问题导向。
4. 延伸拓展从书画装裱的三个特色内容展开,激发学生研学融合的学习行为。
5.根据课堂情况及线上数据展开教学反思,赋予课程持续改进动力。
课程组依据“四联三合”的新举措与目标,确保教学理念“新”、教学内容“实”、教学设计“巧”、教学呈现“美”、教学效果“好”。
四、课程作业与课程考核
本课程经过线上线下持续的“四合三联”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努力实现了从传统课堂向智慧课堂、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灌输课堂向实践课堂、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的转变。
课程作业重形成性评价,平时作业占60%,考查作业占40%。
作业形式丰富,从三大类别来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促进拓展应用,建立“评价—反馈—改进”闭环。
基础作业种类丰富,问卷调查、章节小测试、课堂活动与抢答可以让老师多维度掌握学情,促进学生夯实基础。
专业作业体现高阶性和挑战度,要求学生提出疑问、小组作并展开深入研学。
拓展与创新作业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规律,促使学生达到创新要求。
每类作业均含有相应比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作业设计符合“广深新”要求。
五、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数字化是未来高校教育的趋势,《书画装裱》课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超星上建立了:
1、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线上教育资源。
2、实践技法知识线上教育资源 ,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限制学习。
3、线下实训电子文档资源:学生线下装裱实训、学习资料都会归类建档,并由学生进行图文总结,所有电子和纸质材料归教研团队保管与所有。
总之立足于学校已有的优质硬件资源,我们已建构理论与实践结合、双侧重的教学体系。紧扣教学大纲,紧贴专业,灵活应用,因材施教。